冬季,當樹葉轉黃,落雪覆蓋了大地,人們自然而然地尋求溫暖的庇護。在這季節,霜花點綴窗戶,呼出的氣都成為白霧,只想找個地方窩著,感受熱度。此時,什麼能比一碗熱騰騰的食物更能打破這寒冷的束縛呢?每一口滋潤的湯液、每一片軟嫩的肉都是對這寒冷的最佳回擊。而談到冬日的熱湯,怎能不提及歷史悠久的胡椒鴨和羊肉爐?
胡椒鴨,這道菜源自於中國的傳統料理,主打的就是那強烈的胡椒香氣,給人一種深入骨髓的暖。而羊肉爐則是源於北方的草原文化,那獨特的羊肉香與各種藥材煮熬的湯底,早已是冬季的經典選擇。這兩道菜各有千秋,但都是冬日暖胃的絕佳之選。今天,讓我們透過小玉的味蕾,來細細品味這兩道冬季美食的魅力。
踏輕胡椒鴨的魅力
踏輕胡椒鴨的製作方式
胡椒鴨,一道深受大眾喜愛的料理。它的烹飪過程彷彿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藝術表演。首先,選擇的鴨肉必須是肉質鮮嫩,肥瘦適中的,因此特別選擇特選1.6-1.8KG的土番鴨,保留飽滿鴨身,整隻不剁保留鴨肉的鴨油的原汁精華。
在清洗乾淨後,加入大量的沙勞越白胡椒粒進行醃製,去腥提味,讓鴨肉充分吸收胡椒的香氣,並且在用臺灣的溫體豬肚。再經過長時間的燉煮,鴨肉更顯嫩滑,胡椒的香氣也更加濃郁。而最吸引人的,就是那鮮明的胡椒味,給人一種從嘴巴到胃,再到整個身體的暖意。
小玉吃踏輕胡椒鴨的心得分享
小玉我非常愛吃鍋物,最喜歡加入許多配料,用看的就暖入心扉啊!!!!!
跟大家說實話,第一次品嚐踏輕胡椒鴨時,當我筷子輕輕夾起一片鴨肉放入口中,眼睛瞬間為之一亮,這胡椒的香氣真的很突出,重點是不辣,所以不敢吃辣的朋友也可以嘗試。
鴨肉也煮得恰到好處,整體味道相得益彰,肉質的嫩滑和胡椒的暖胃效果,當下吃當下有感覺,尤其臺灣秋冬兩個分明的季節,暖暖胃真是下班一大享受啊,能夠品嚐到如此美味又有暖胃效果的料理,真的是一種幸福。
而且踏輕除了胡椒鴨這個口味,也有蝦黃厚薑母鴨,黑胡椒洋蔥鴨,麻辣開胃鴨等不同口味的產品,讓冬天食補多了許多選擇。
知名網紅也是超推薦踏輕胡椒鴨
踏輕胡椒鴨的門市位置
★遠東百貨-信義A13店★
📍地址: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
📍營業時間:平日11:00-21:30/假日:11:00-22:00
線上購物網站:
https://donzdonz.com/COMPLEX/PEPPERDUCK
羊肉爐的古早味
羊肉爐,是許多人在寒冷冬日首選的暖身美食。它的烹飪方式講究簡單而精緻,首先是選用新鮮的羊肉,經過細心的剁切與洗淨後,放入一鍋滾燙的湯底中。特色在於這湯底,除了羊骨熬煮多時而成,還加入了多種香草和藥材,形成了一個既香濃又健康的湯底。羊肉在這湯底中煮熟後,肉質變得特別鮮嫩,帶有一種獨特的香味。
小玉對羊肉爐的深度評鑑
小玉品嚐羊肉爐時,會特別留意了羊肉的質地和其獨有的香草、藥材味。
好的羊肉的口感非常好,鮮嫩不柴,而且在這濃郁的湯底中,那些香草和藥材的味道真的為羊肉增色不少,儘管羊肉本身帶有一點羊膻味,但這些香草和藥材完美中和了那種味道,使整體味道更加和諧。
而且羊肉爐一定要搭配麵線,我自己還會在淋上豆腐乳醬,才是絕配啊!!!!
一般來說,我都到一些比較知名的羊肉爐店現場吃,像是我覺得湯頭最優的長疆羊肉爐,或是經過溪湖都會去的阿枝羊肉爐,羊肉爐的店家選擇真的比較多,就不一一列舉了。
羊肉爐的湯頭無與倫比之處
最吸引人的,莫過於羊肉爐的湯底了。湯底濃郁,每一口都如同沐浴在一場味覺的盛宴中。而羊肉則是鮮嫩滑順,吃上一口,仿佛整個冬天的寒冷都被驅散了。這樣的組合,不僅能夠滿足味蕾,更是對身體的一場滋養。在冷冷的冬日裡,有這麼一鍋熱騰騰的羊肉爐在旁,真的是一大幸福。尤其加入茼蒿後,我的天啊!!!!!!!!冬天喝上3碗以上都不是問題
冬日暖身選擇,誰勝誰負?
當冬日的寒風嘯嘯而過,每個人都在尋找一個方式讓自己暖和起來。胡椒鴨和羊肉爐,這兩大美食,都是許多人的首選。但到底哪一個更有助於驅寒呢?首先,我們來看看它們各自的營養價值和暖身效果。胡椒鴨的胡椒和鴨肉都被認為具有極好的溫熱效果,而羊肉爐中的羊肉和藥材也被認為能夠助於增加體溫。
營養價值,更勝一籌的是?
除了驅寒,營養價值也是我們選擇食材的重要考慮因素。胡椒鴨中的鴨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,對於心血管健康十分有益。而羊肉則富含蛋白質、維他命B和鐵質,對於身體的修復和增強免疫系統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。然而,哪一個更有營養價值?答案或許因人而異,但無論選擇哪一個,都能確保冬天裡身體獲得充分的滋養。
小玉的冬季美食推薦
面對胡椒鴨和羊肉爐,小玉也進行了自己的選擇和建議。她說:“每當冬天來臨,我都會選擇羊肉爐,因為它那濃郁的湯底和鮮嫩的羊肉真的非常適合這個季節。但胡椒鴨也有它獨特的魅力,尤其是當你想要吃一些不同的時候。”不管是羊肉還是鴨肉,小玉都認為,在冬天裡,選擇適合自己的食材才是最重要的。
小玉的冬季美食終極結論
在這場美食大戰中,胡椒鴨與羊肉爐都展現了自己獨特的魅力。胡椒鴨以其嫩滑的鴨肉和暖胃的胡椒取勝,而羊肉爐則是以濃郁的湯底和鮮嫩的羊肉吸引人。面對這兩種美食,小玉也進行了她的評比。她認為,雖然每一種都有其優點,但對她而言,羊肉爐在冬天時更能給予她那種家的感覺和溫暖。
每一種食物都有其故事和獨特之處,值得我們細細品嚐。無論是胡椒鴨還是羊肉爐,它們都代表了獨特的文化和歷史背景。我們鼓勵讀者們踏出自己的舒適圈,嘗試這兩種美食,找出自己真正的喜好。記住,美食的世界是多元和寬廣的,每一次的品嚐都是一次新的探險。不要害怕嘗試,讓自己的味蕾享受這場美食之旅!
踏輕胡椒鴨VS金帝元薑母鴨推薦評價當我們談到傳統美食,很多人會想起耗時且複雜的製作過程,而在現代忙碌的生活節奏中,這樣的烹飪方式似乎已經遠離了我們。但是,踏輕胡椒鴨的出現卻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,為我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飲食體驗。
踏輕胡椒鴨不只是一道料理,它更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的傳承。每一口都帶有深厚的胡椒香氣,與鴨肉的鮮嫩完美結合,呈現出一種獨特而濃烈的風味。而這,正是踏輕對品質和傳統的堅持。踏輕胡椒鴨VS岡山源生羊肉爐推薦評價
更令人讚賞的是,踏輕胡椒鴨結合了現代的技術和快節奏的生活需求,使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就能享受到這樣的美味。這不只是一種便利,更是對現代生活的一種尊重和理解。踏輕胡椒鴨VS羊肉爐部位推薦評價
結論上,踏輕胡椒鴨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完美的選擇,讓我們在現代生活的忙碌中,依然能夠品嚐到古早味的魅力。不論是為了解饞,還是為了追尋回憶,踏輕胡椒鴨都將是你的最佳伴侶。現在,就讓我們一同,與踏輕共度每一個珍貴的飲食時光。踏輕胡椒鴨VS美鳳羊肉推薦評價
從某種意義上講,人的成長過程,就是學會管理自己的過程。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。這是保持良好心態,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。 沖動是魔鬼,不良情緒不僅會影響到一個人自身的心情和健康,還會傷害到別人,損害人際關系,造成不必要的隔閡。甚至釀成大禍,遺恨終生。 不良情緒的形成有內在的原因,如身體不舒服,遇到煩心事等。有外來原因,像別人惹你生氣、被別人誤會等。控制不良情緒的方法很多,最常見的有情緒轉移法、解脫法、諒解法和分散法等。 可用情緒轉移法暫時避開不良刺激,把注意力、精力和興趣投入到另一項活動中去,以減輕不良情緒對自己的沖擊。 最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來選擇,如文體活動、與親朋好友傾談、閱讀、琴棋書畫等等,以減少心理創傷,也有利于情緒的及時穩定。 也可通過分散法 ,分散你的煩惱。不要把這個煩惱與別的煩惱聯系起來,人為地加以放大。具體的煩惱,具體的解決。還可以用弱化法,減弱你的煩惱,對于非原則的刺激,我們必須學會緊緊地把住閘門,盡可能不聽,不看,不感覺,不讓它輸入。如果輸入了,就盡可能不聯想,不思考,不記憶。 對外來原因造成的不良情緒采用諒解法。有句名言說得好“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”。原諒別人的錯誤也就解脫了自己。 可把對方看作一個客觀存在的事物,既然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他,就只好改變我們自己,以求跳出原有的局限。使自己的精神獲得解脫,以便把自己的精力轉移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上來。 另外對孩子情緒控制的培養也很重要,讓孩子從小就有控制自己情緒的意識,以防隨著年齡的增長,養成不良情緒。 有這樣一個故事,有一個小男孩,自幼家庭溺愛,很任性,常常對別人發脾氣。一天,他的父親給了他一袋子釘子,并告訴他:“你每次發脾氣時,就釘一顆釘子在后院的圍墻上。” 第一天,這個男孩發了37次脾氣,釘下了37顆釘子,慢慢地,男孩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一棵釘子要容易些,所以,他每天發的脾氣的次數就一點點地減少了。終于有一天,這個男孩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了,不再亂發脾氣了。 父親告訴他:“從現在起,每次你忍住不發脾氣的時候,就拔出一顆釘子”,過了許多天,男孩終于將所有的釘子都拔了出來。父親拉著他的手來到后院的圍墻前說:“孩子,你做得很好,現在你看看這布滿小洞的圍墻吧,它再也不可能回復到以前的樣子了,你生氣時說的傷害別人的話,也會像釘子一樣在別人心里留下傷口,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。 不管你事后說了多少對不起,那些傷痕都會永遠存在”。 由此可見,不良情緒是可以通過學習,得到有效控制的。人生苦短,天天快樂才會快樂一生。 >>>更多美文:感悟生活
若有空閑,我就去天馬湖畔,和花坐一會。 天馬湖畔北向,有一片樹林,樹干尚未長粗壯,但樹林里,卻長著一株又一株的切花玫瑰。樹葉的濃綠,映襯著樹底花朵的紅艷,真是美到令人心醉。 除切花玫瑰外,天馬湖畔還大面積栽種著一種花,叫蓍草。蓍草葉片羽狀,并不繁密,薄云般,在花朵下片片盈綠。蓍草的花色異常豐富,有白色,乳白,粉紅,藕粉,大紅,水紅……一大簇,一大簇,各色雜合,花序簇擁,像繽紛的云彩,在曲徑通幽的小路兩旁,密密匝匝,熱熱鬧鬧地開。 一直認為,世間凡是美好的事物,一定都暗藏著一股不可抗拒的魅力。在花開兩邊的道路上漫步,心情莫名會愉悅起來,像走到了人生的繁花勝景處,左右花團錦簇,情不自禁,就春風得意心歡暢。 每個人的心里,或許都隱藏著修籬種菊的夢想。作家汪曾祺在《人間草木》里說:“如果你來訪我,我不在,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。”多么美的花草箋,多么妙的情趣。聽了,就喜不自禁,就暗生歡喜。 現今久居高樓人家,大多已沒有汪老門前的那一塊地,那一池花。然而,亦不必失落。小區的花壇,附近公園的大片土地,都鋪張地種著草種著花,肯定比汪老門前的小花池要大許多。 比如涼州城東的天馬湖畔,南北六公里長的綠化帶,栽種的花,品種就非常繁多,花色五彩繽紛,令人目不暇接。閑暇時,隔兩天,我就去天馬湖畔,和花坐一會:和紅艷艷的切花玫瑰坐一會,和黃燦燦的金光菊坐一會,和白茫茫的車軸草坐一會……與花草閑坐時,我還驚喜地發現,那些很土氣的,存在少時記憶里的喇叭花、苦苣菜,居然也混在花海的盛宴里,在悄悄兒美滋滋地開。 天馬湖畔,色彩實在豐富。花草的色彩,云水的色彩,就連花田與花田間的塑膠跑道,也非常見的瀝青,顏色沉紅,又時尚,又醒目,叫人生出穩穩的幸福。 花田里的花間小徑,不甘落后,也修得別出心裁可人心意。小徑大多用樸拙的石磚鋪就,或微微蜿蜒起伏,或斜斜直逼遠處精巧的亭臺樓閣而去。石磚與石磚間,并不緊靠,布局錯落,故意留小半步的裸露土地,讓綠意盎然的小草,在其間恣肆生長。如此精心打造的小徑,陡然就有了田園情趣,和休閑之意,行走其間,心靈會獲得片刻的寧靜和安頓。孩童在方磚上蹦跳著走,連成人行走在上面,也難免會調皮活波起來,好似返樸歸真了。 周遭繁花盛開,惹得天馬湖畔寬寬的石板路,也起了開花的心思。石板路中間,用青色和乳白的碎石,一枚一枚,規則側立,圍成圓形的花型圖案。腳踩花型圖案,扁平的碎石子,隱隱咯著人的腳底,這微小的疼痛,是幸福的遞送。 大道在野。上天是公平的,它總是賦予每一片土地,或每一個城市,一些美好景物,叫人稱道。這些美好景物,不論是天然的,抑或是人為打造,只要它有足夠美,就會成為一個地方或是城市的地標性美觀。比如天馬湖六公里長的景觀水面,它宛如一塊溫潤的碧玉,已成為涼州城的清涼存在,和美好所在。清晨或傍晚時分,天馬湖上空流云飛渡,天馬湖里水流潺潺。湖畔兩岸,綠樹成蔭,花開朵朵。東湖茗苑、天一外灘等直入云霄的高樓大廈,隔著湖岸,和涼州植物園擎天的巨大摩天輪,呼應相望,溢彩流光,愈發映襯出天馬湖景色的高端時尚,和可與大都市相媲美的湖岸風光。 然而,風景宜人的天馬湖,在四十多年前,卻是另外一番模樣。而且那時的天馬湖并不叫此名,而被涼州人喚作楊家壩河。 自小家住楊家壩堤岸西側。逐河而居,聽起來多么詩意,其實則并非如此。四十多年前的楊家壩河,是一片干河灘,無水。僅有數不勝數的石頭,一年又一年,在河底曬著太陽。河兩岸,樹木極少,生活垃圾堆得到處都是。滿河灘的石頭,滿眼的貧瘠,心頭常常涌起空曠的荒涼。 我家的小院,地勢要比楊家壩河岸低許多,房子低矮,陰暗。遇到下雨天,雨水就順著斜坡,全流到了院內,院池汪洋一片。那時,我們全家,都盼望著有一天,能搬離這個地方。 一個人與一個地方是有緣分的,就像我與楊家壩河。想要遠離,卻因種種原因,未能如愿。就連工作后任教的小學,同樣又臨近楊家壩河。每天,楊家壩河是我上下班的必經之路。尤其途經的榮華橋,年久失修,水泥剝落,搖搖欲墜。每到中午,小攤小販在榮華橋上兩側擁擠占道,吆喝叫賣。加上摩托車、三輪車隨意停放,毫無秩序。交通堵塞時有發生,使行人寸步難行,怨聲載道。 楊家壩河東側,那時也有民房。民房被人租賃了,開著行面館,豬肉鋪子,皮鞋店,還有浙江人開了彈棉花的店鋪……商鋪前面的馬路坑洼不平,經常積著臟水,摩托車飛馳而過時,污水四濺。臟亂差,是那時大家對楊家壩河及周圍環境的唯一印象。河堤兩岸,拉圾傾倒。河底干涸,亂石遍野。尤其是企業的工業廢水暗流河內,更使楊家壩河臭不可聞。人們每每路過,都要疾步而行,屏息掩鼻。 上世紀八十年代,楊家壩河雖然亂石如初,但周圍開始有少量的樓房崛起,令人艷羨。因家庭經濟拮據,舉家搬離的夢想,一直無法實現。每天出門,直面的仍然是一河灘荒蕪的石頭,和臟亂的垃圾堆。 1996年,父親所在的學校要修教職工家屬樓,位置仍然臨近楊家壩河。雖然對楊家壩河的周遭環境頗有抵觸,但感覺能棄小院上高樓,已是鳥槍換大炮了。周圍的環境優化,也初見端倪。一家人興致滿滿,充分體會到了好日子的蒸蒸日上。 那時候,未曾料想,楊家壩河日后會有一個令人吃驚的華麗轉身。進入二十世紀,隨著涼州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,楊家壩河也被納入了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項目。涼州城最具魅力的濱水城市空間打造工程,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:整修河床,修壩蓄水,建橋換堤,栽柳種花。治理規劃循序推進,短短七八年間,楊家壩河已是舊貌換了新顏。天馬故鄉,日新月異,今非昔比,楊家壩河遂被更名為天馬湖。 換了新顏的天馬湖,已成為涼州城的核心綠肺,已成為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廊道和濱水景觀帶。一段一段的橡膠堤壩,清流淙淙。河面上,迂回曲折的水上木質棧道,色漆暗紅,行走其上,像乘了木船,可臨水自照,情趣極妙。河道之上,光明橋、天馬橋,幾架氣派的橋梁連接東西;河道內,亦有樸拙的水中石階,人們抄道便捷而過時,微風習習吹起的湖水,撩人一身清涼。清澈的湖水里,藍天倒映,湖畔的樹木、樓宇,一景一物,水里皆一一呼應。如此美景,恍惚間,宛如置身在畫中仙境。 夜晚的天馬湖,更是美到了如夢如幻:湖畔無數的燈光柱,亮色迷蒙;堤岸處處隱埋的燈光棒,五光十色;摩天輪變幻不息的天馬圖騰,似炫麗的煙花在夜空綻放……一道道光,一道道電,在黑夜里,似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魔棒,瞬息變幻,令人驚艷。 四十年的改變是巨大的。四十多年前,我未曾想到,有一天楊家壩河竟然會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,后來,我們棄小院住高樓,也未曾想到,我們一步到位竟然住上了美麗的湖景房。四十年,一條干涸的河,在我眼皮底下,完成了一個華麗的轉身,歸來,已波光粼粼,云水迷蒙,美到讓我不敢識。 景色優美的天馬湖風光,是睛是雨皆怡人。生活在涼州城里的人們,同樣與我一樣欣喜。尤其盛夏之際,常常一家三口,或呼朋引伴,或遠道開車專程而來,在微風中,徜徉悠閑步調,在星空下,邀約繁華共舞。賞云,賞水,賞花,賞燈……累了,就在明凈的條椅上歇息。或者,和我一樣,與那些盛開的花兒獨處一會,感受這個時代蓬勃發展的強勁,和日新月異的變化;或者,萬賴俱靜于心,良辰美景在旁,僅屏息聆聽,花兒的喧鬧,與內心隱隱升騰的無盡喜悅。 >>>更多美文:心情隨筆
清晨,鄂州城北江畔城垣氤氳著靜謐而悠遠的氣息,朝陽從東方露出笑臉,為紅砂石的古城墻鑲上金邊。古老的城墻靜靜矗立,望云卷云舒,看花開花謝,聽潮漲潮落,觀人來人往,見證歷史滄桑。觸摸它,讓人禁不住思緒翻飛,不單發思古之幽情,亦體味當今之盛世,更期盼明日之輝煌。 古城墻臨近公園,鳥兒在枝頭鳴叫,晨練的人群邁著輕松的步伐,樂曲聲優美響亮,對對舞伴翩翩起舞。還有打球的、練太極拳的、唱戲曲的……在這繁華喧囂的時刻,古城墻依舊保持著它的矜持與莊重,以深切的目光,殷殷地望著身邊人群,分享快樂,每個磚縫里,都洋溢著款款笑意。觸摸古老的城墻,像是赴一場跨越時空的約會,它聆聽著你當下的心事,你探尋著它千年的過往。 古城墻上的每一塊磚,都猶如古書頁,記載著鄂州的風雨滄桑;每一段墻體,都似沉默的雕塑,講述著鄂州曾經的故事。 草木枯榮,斗轉星移。在這片孕育著希望、放射著光芒、噴薄著力量、充滿著創造的土地上,發生過多少壯懷激烈、跌宕起伏的故事?又曾目睹過多少榮辱興衰、歷史變遷?順著武昌城門向南的墻根躑躅前行,身旁綠樹的繁茂枝葉隨風搖曳,似乎一步步走向歷史的幽深,屏息傾聽,耳畔猶聞金戈鐵馬的嘶鳴。尤為震撼的是,城墻上難以計數的彈孔,撩撥著來訪者悸顫的靈魂。 夏、商、周時期,鄂氏族率先在銅綠山青銅冶煉場一帶采掘礦石冶煉青銅,創造了青銅文明時代,鄂國勢力日益強大,不服周。周夷王不得不派兵討伐,周軍把鄂軍殺得大敗,面臨亡國之危。這時期,楚君熊渠正率兵東征,趁虛入鄂國,公然以天子自居,直接將自己的三個兒子分別封王,其中二兒子熊紅為鄂王(今鄂州),至樊山,駐地開發,安民建城,后來稱為鄂王城。 鄂王城是鄂國建立的都城,有一定的城市建設基礎,主要是區域位置重要,地理條件優越,是定為國都的理想場所。從熊紅起,在這里坐鎮的有10位君主,建都時間有110年左右。今湖北簡稱“鄂”即源于此。輕輕叩擊堅硬的城磚,仰望那鋸齒般排列的城垛,耳畔似乎響著那蒼老的呼喊和如泣如訴的壯歌。洞蕭吹冷月,怎能吹去那已逝歲月里的金戈鐵馬?黛山送殘陽,又怎能送走那千年不絕的壯志雄心? 《武昌縣志》載,“公元前201年(漢高祖六年),漢為鄂縣,屬江夏郡。劉邦封大將樊噲于鄂縣,灌嬰筑鄂縣城。”魏黃初二年(公元221年4月),吳主孫權把統治中心遷到鄂縣,取“以武而昌”之意,改鄂縣為武昌。這年陰歷八月,修筑了武昌城,成為吳國的國都。武昌作為孫權的國都是從魏黃初二年至吳黃武八年,共9年時間。孫權于黃龍元年4月在武昌稱帝,至同年9月遷都建業(今南京市),留大將陸遜輔佐太子孫登鎮守武昌。隨后,武昌處于“陪都”或稱“西都”的地位。 觸摸鄂州古城墻,每一頁的翻動都掠起一片疾風厲雨,每一次的吐納都卷起一陣狂飆巨瀾。在四千多年的冷兵器時代,修城墻當然是為了抵御外敵的入侵,保護百姓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。大到萬里長城,小到縣邑的城墻,無一例外擔負起這種神圣的使命。但無論是萬里長城,還是縣邑城墻,在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下,再雄偉的城墻也難以抵擋住朝代的更替和入侵者的鐵蹄。鄂國的古城墻,沒有擋住“戍卒叫,函谷舉,楚人一炬,可憐焦土”的殘暴;楚國的古城墻,沒有擋住來自“秦王掃六合,虎視何雄哉!揮劍決浮云,諸侯盡西來”的入侵;武昌帝都的皇城,又何曾抵擋住“王浚戈 鋋發上流,武昌鴻業土崩秋。思量鐵鎖真兒戲,誰為吳王畫此籌”鐵騎的踐踏? 站立在古城墻上,撫摸著那一塊塊浸潤著歷史的墻磚,我幡然醒悟:任何堅固的城墻都容易在腐朽軟弱時候從內部潰破;一個民族的強大最終是取決于心靈的強悍,城墻不是最堅強的防御,更不是最安全的壁壘;最堅固的堡壘是炎黃子孫團結一致的民族自信心。 徜徉于古城墻下,漫步于林蔭道中,凝視著被悠久的歲月侵蝕得斑斑駁駁的墻體,環顧周圍五光十色的現代文明,禁不住發出一聲呼喊:“難道歷史的記憶已成碎片,真的要隨風而去?”不會!傳統文化是城市的“根”和“魂”,如果拋棄傳統、丟掉根本,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。鄂州歷史文化是鄂州經濟繁榮、社會進步的重要文化基礎。傳承保護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,是百萬鄂州兒女的共同職責。鄂州古城墻,不僅記載了諸多動人的故事,也無時不在向人們昭示美好的未來。 >>>更多美文:心情隨筆
RR111DVOM254WD5